《讀攝影》系列 第一季 第二場 -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攝影術從發明開始,就不斷侵入人群的生活當中,從貴族的肖像攝影,探險隊的田野調查,戰地記者的攝影紀實,跟著歷史的發展脈絡進到當代攝影的諸多變化,在現代因為數位相機及手機照相功能不斷的進步,每人每天不間斷地上傳影像至網路上,人們大量公開自己的私寫真影像,然而攝影演化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許多重要的人物在影響著攝影的演進,我們藉著這些攝影家、評論家的書籍,一同抽絲剝繭更加理解攝影的脈絡,跟著老師讀攝影。 ▶場次二:6/2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華特.班雅明 ▶場次三:7/6 杜塞道夫學院派專題-〈紀實攝影的故事〉鄭意萱 ▶場次一:5/5 〈這就是當代攝影〉 夏洛蒂.科頓 (已結束) ![]() ▶讀物資訊: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此文是Benjamin, W.的作品Illuminations (1970)。 全文討論「藝術」及其產物在歷史的脈絡中如何因為藝術生產工具的發明而產生質變與量變, 並討論這種變化的過程如何滲透到文化的場域中,使文化場域中的權力重新被界定。 經由Benjamin, W.犀利思想的引介,吾人可一窺各類藝術在近代演變的來龍去脈, 及其與科技結合後隱晦不顯的一面。本雅明的思想根植在猶太教卡巴拉神學傳統中, 後來接受馬克思主義,並受超現實主義等思潮影響,形成獨特的文風,行文凝練, 意象交疊;稱為“意象的辯證法”,既為時人稱嘆,又不為時人理解。 今天,大多數激進思想家和文人的身價都在下降,本雅明卻獨享出人意料的運氣與聲望, 此中奧妙;頗堪回味。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輯錄本雅明論藝散文四篇:《攝影小史》、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繪畫與攝影》、《法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畫展》。 ▶場次二報名資訊: 閱讀書目|〈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華特.班雅明 講座時間|2018/06/02 (六) 19:00-21:00 講座地點|谷居二樓 講座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4巷38號) 參與費用|650元(含飲品一杯) *兩堂優惠價1100 (講座以投影片方式播映,若無書籍亦歡迎參加) 最低開課人數:8人 報名額滿人數:25人 ▶報名位置: 請由以下表單填寫報名資訊:https://goo.gl/forms/ZVAtcGCCEmrLR6HJ2 ▶講師介紹: 李書旆 高雄師大學士、碩士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學系兼任講師 國立高師大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兼任教師 藝術心理學藝術管理 主辦單位:谷居Gu Ju |谷汩文化Group.G |好感生活所・事
0 評論
發表回覆。 |